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深圳市累计开立的数字人民币钱包数量已接近3000万个,其中2025年以来新增钱包近100万个。与此同时,全市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规模也已突破200万家,标志着深圳在数字人民币应用推广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数字人民币在深圳的发展现状
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指导下,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场景创新与生态建设。目前,深圳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已从最初的小额零售场景,如餐饮、购物、交通出行等,逐步拓展至产业互联网、数字政务、供应链金融及跨境金融等多个重要领域。
这一进展得益于持续的政策支持和系统性的场景建设。深圳市不仅常态化开展数字人民币促消费活动,还大力完善大型商超、文娱场所、交通枢纽和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所的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显著提升了支付体验和用户规模。
政策支持与创新探索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创新,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研究,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领域的适用性。
为落实中央部署,2025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其他八部门发布了《关于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支持打造“数字中国”深圳样板的实施意见》。该文件进一步指出,将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在公共事业、预付式消费、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并积极探索财政收支、证券期货业财富管理等场景的试点工作。
跨境支付与智能合约应用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深圳在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方面表现尤为积极。2025年1月,深圳市在全国率先探索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的规模化应用,并举办了全球首次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观察员线下会议。同年3月,在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与前海管理局的支持下,成功落地了深圳市首笔跨境资金池资本项下多边央行货币桥跨境结算业务。
这些举措不仅展示了深圳在金融科技创新上的领先地位,也为数字人民币的未来应用,特别是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及大宗商品结算等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样化场景与生态建设
深圳市通过多项创新实践,持续丰富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形态:
- 支付体验优化:试点推广数字人民币聚合支付模式,实现“一码通扫”和“拍卡即付”,大幅提升支付便利性和活跃度。
- 智慧养老应用:开展数字人民币在智慧养老领域的创新,通过硬钱包发放和使用居家养老消费券,并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全流程结算。
- 人才补贴发放:打通人才补贴通过数字人民币发放的通道,提高财政资金发放的效率和透明度。
- 预付资金管理:建成22个预付式经营示范商圈,签约商家超3000家,覆盖八成以上的校园配餐企业,管理的教培机构预付资金规模超过6.5亿元。
在硬件创新方面,深圳全国首发可视硬钱包产品,并率先落地数字人民币App“碰一碰”硬钱包收款功能,进一步丰富了支付手段。
未来展望
业内分析认为,数字人民币正迎来快速发展期。随着各地试点政策的持续优化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深入,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在供应链金融、跨境交易等领域的探索也将继续增加。
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表示,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不断扩大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消费、支付领域及预付式经营等场景的应用,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
常见问题
数字人民币在深圳的应用覆盖哪些领域?
目前已覆盖餐饮服务、购物消费、交通出行、休闲娱乐等零售场景,以及产业互联网、数字政务、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等多个领域。
深圳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取得了哪些成效?
截至最新统计,深圳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近3000万个,支持商户超200万家,2024年业务金额增长近七成。
普通用户如何体验数字人民币支付?
用户可通过参与各类促消费活动,在大型商超、文娱场所、旅游景区等已部署受理环境的场所,使用数字人民币App或硬钱包进行支付。
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方面有哪些进展?
深圳正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已落地跨境资金池相关结算业务,探索在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场景的应用。
智能合约在数字人民币中如何应用?
智能合约可用于预付资金管理、自动结算等场景,深圳已在智慧养老、教培监管等领域开展实践。
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有哪些特点?
硬钱包支持“碰一碰”收款,具有可视、便捷、安全等特点,特别适合老年群体或特定消费场景使用。